社会治理井然有序、模范典型树立标杆、文明风尚浸润人心……文明是一个地方的内在气质,也是一个地方的幸福底色,点滴的美好变化,都让各族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全地区树立文明观念、提高文明程度、培育文明风尚,文明新风沐浴下的阿克苏大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坚定理想信念 铸牢信仰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阿克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更高政治站位和有力工作举措,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宣传、创新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理想信念愈加坚定。
拜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习得馆(图片来源:阿克苏地委宣传部<文明办> 牛忠强摄)
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开展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理论著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战胜利75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重大任务,阿克苏地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喜迎二十大等活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见诸行动。
拜城县2022年“喜迎党的二十大·强国复兴有我”文艺演出(图片来源:阿克苏地委宣传部<文明办> 牛忠强摄)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红色文化基地,打造红色文艺精品,用好红色资源,举办“强国复兴有我——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迎党的二十大 争做出彩宣讲员”宣讲、演讲比赛等活动,推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传承不息。深入推进文化润疆,持续提升文化活动水平,建成584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基层”文化阵地。
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与浙江联合开展“我们的村晚”“送戏下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1.06万场次,阿克苏市依干其村被命名为“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浙阿农村文化礼堂优秀节目在阿克苏展演,两地群众同台合演原创乡土节目16个,73.6万人在线观看。用传统文化激发群众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我爱浙疆 文化润疆”村歌嘹亮 颂党恩 阿克苏市“我们的村晚”(图片来源:阿克苏地委宣传部<文明办>)
涵养公民道德 引领文明风尚
“改革先锋”库尔班·尼亚孜、“水火英雄”李运飞、“胡杨卫士”热合曼·艾海提……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挖掘和宣传道德模范,树立文明标杆,营造学习氛围,不断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推向新高度。
广泛开展道德模范选树活动。注重典型示范、树立导向,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出彩阿克苏人”活动,动员地区各族党员干部群众点赞“新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先后培育选树先进典型255人,16人获全国及自治区道德模范,24人获“中国好人”。
举办阿克苏地区“传承榜样精神 汇聚榜样力量”2022年第一季度“出彩阿克苏人”颁奖典礼(图片来源:阿克苏地委宣传部<文明办> 肖艳霞摄)
为充分展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发挥先进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举行“传承榜样精神 汇聚榜样力量”“出彩阿克苏人”颁奖典礼,对模范典型的先进事迹进行集中展示。同时,开展道德模范走基层活动,让“身边好人”走进文明实践阵地,成为各族群众的前行“灯塔”。挖掘“身边好人”典型事迹,编印《阿克苏好人风采录》《榜样的力量事迹汇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典型引路、“软硬”兼备,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李运飞在社区宣讲(图片来源:阿克苏地委宣传部<文明办> 陆璇摄)
加强对道德模范的关心关爱。对待道德模范的态度,事关崇德向善的社会价值取向。阿克苏地区常态化组织开展关爱礼遇帮扶道德模范活动,走访慰问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传递对道德模范的崇高关怀,让“好人有好报、有德者有得”成为社会共识。
夯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着眼未来,立德树人,阿克苏地区重视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打造乡村学校少年宫,广泛开展“少年儿童心向党”“童心颂祖国 欢乐庆六一”等文明实践活动和“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助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孩子们从小培养道德情感,养成道德习惯。
以文明实践暖人 提升文明温度
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搭建起理论宣传、社会宣传、志愿服务等平台,全地区共建成县(市)级文明实践中心9个、乡镇(街道)文明实践所107个、村(社区)实践站1343个,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志愿服务队、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和志愿服务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志愿者帮助群众采收(图片来源:阿克苏地委宣传部<文明办>)
打造“品牌队伍 特色项目 典型人物”志愿生态链,制定“实践活动 积分奖励”管理机制,有效发挥‘小积分’‘大功能’作用,提升志愿服务新效能、新活力。目前,阿克苏地区注册志愿服务队3405支、志愿者36.8万人,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
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志愿者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不断满足群众新期盼、新需求,全地区15.8万名志愿者用实际行动筑起抗疫堡垒,开展邻里互助等针对性志愿服务45.8万场次,用点点微光汇聚耀眼光芒,“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被广为弘扬。
深化文明创建 绘就文明美卷
空气清新,绿意盎然,在绿意盎然的湿地公园骑行、徒步成为不少居民的新潮流。阿克苏地区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工程”,作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工程”,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和塑造城市形象的“品牌工程”。
塔里木河重要源流区(阿克苏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启动实施,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和荒漠化治理等工程加快推进,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龙潭湖公园等一批公园相继建成,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53%,实现城区“100米见绿、500米见园”,处处皆胜景的城市景象。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显著改观,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持续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阿克苏地区公园城市建设一角(图片来源:阿克苏地委宣传部<文明办> )
文明创建为城市赋能的同时,也让乡村旧貌换新颜。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行动,引导制定1343个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不断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热情。干净整洁的柏油路、错落有致的农家院、房前屋后绿树成荫……一大批村镇在文明创建中,改善人居环境、助推移风易俗、完善公共服务。全面进步的农村、全面发展的农民,正在走向新的未来。
哈尼喀塔木乡英吐尔村新貌(图片来源:阿克苏地委宣传部<文明办> 杜桥摄)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阿克苏地区将“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贯穿文明家庭创建之中,持续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系列活动,命名县级以上文明家庭710户、最美家庭1841户、星级文明户39.7万户。打造沙雅县海楼村家风家训馆、温宿县乌村传统文化墙、拜城县长安新村凡人善举榜等1515个宣传阵地,以好家风温润好民风。
新使命呼唤新作为,新征程期待新气象。阿克苏地区将不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自觉、走进百姓、走在实处、走出新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进步,让群众精神生活更丰富、生活品质更美好,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奋力谱写阿克苏新篇章凝聚磅礴力量,注入不竭动力。